春风轻拂,三月的浪漫与春耕的号角共鸣。在宜昌公司繁忙的仓库一隅,李晓琴,一位身着荧光马甲、体态圆润的女发货员,正以她的热情与专业,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十二载春秋,从追梦青年到业务骨干,李晓琴在宜昌公司书写着自己的职业篇章。今天,让我们走进她的世界,聆听她的心声。
李晓琴深知,发货员岗位虽看似轻松,实则责任重大。热情、周到、严格、细致,是她对工作的基本要求。核对单据、清点货物、指挥装车,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她的服务之心。检查肥料包装,确保无污渍、无结块,监督装车规范,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。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司机,她耐心提醒安全事项,即使面对不理解与责难,也始终保持微笑,因为她深知自己是连接客户与公司的桥梁,是解决问题的关键。
工作时间随出货进度而调整,旺季时,李晓琴清晨六点半便到岗,直至夜幕降临,甚至凌晨,才拖着疲惫的身躯下班。最长的一次,她从早到晚连续工作近19个小时,发货量达3650吨。虽然疲惫不堪,但当看到那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时,她的心中充满了自豪与喜悦。这些瞬间,成为她不断前行的动力。
12年间,李晓琴荣获8次“优秀发货员”称号。她不仅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,更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女性在艰苦环境中也能绽放光彩,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创造不凡价值的真谛。
李晓琴的故事,是坚韧与奉献的赞歌,是女性在职场中勇于担当、不懈努力的生动写照。(宜昌鄂中 朱向菊)
]]>面对集装袋生产的全新挑战,周清燕挺身而出,带领团队在荆门从0开始,勤学苦练两月有余,终于亲手缝制出第一条自制托盘袋。她身先士卒,用实际行动教会了大家如何制作,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团队成员。此后,每当有新品类集装袋问世,周清燕总是第一个上手尝试,成为大家心中的“缝纫先锋”。
作为班长,周清燕深知产品质量的重要性。面对1.65吨平底集装袋渗粉问题,她迅速行动,亲临现场对比分析,与管理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,最终通过利用吊带压实针眼的创新方法,彻底解决了渗粉难题,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。
在紧急生产任务面前,周清燕更是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。面对7天内生产14800条1吨平底集装袋的艰巨任务,她冷静分析,动员团队,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,既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,又确保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。这份智慧与担当,让集装袋车间在挑战中不断前行。
周清燕不仅注重质量与产量的管理,更将安全管理视为重中之重。在她的带领下,集装袋车间四年间实现了“0”事故的安全记录,她个人也因此荣获年度“安全标兵”称号。这份荣誉,是对她尽职尽责、全面管理能力的最佳肯定。
周清燕,这位编织梦想的引领者,用她的智慧、勇气与责任心,铸就了集装袋车间的辉煌成就。她不仅是这段辉煌历程的见证者,更是不可或缺的缔造者之一。在她的带领下,集装袋车间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前行。(编织袋厂 彭强)
]]>首先,我们深入市场,拜访零售商和种植大户,了解到散户多以种植一季玉米为主,而大户则偏爱土豆。针对玉米种植中的土壤板结、重茬、盐碱及肥效期短等问题,我们推荐高分子47%(27-13-7)复合肥,40kg~50kg/亩使用量,确保肥效从种到收完全满足需求。对于土豆种植大户重茬、根瘤菌、土传病害、黑茎腐病等痛点,我们则采用高分子复合肥搭配微生物菌剂及水溶肥的套餐方案,即底肥使用高分子45%(12-18-15),每亩两包,搭配藻力壮微生物菌剂每亩40kg,在后续三水使用水魔力20-20-20,四水使用鄂中经典15-5-25,五水和六水使用水魔力8-0-42。
产品套餐规划好后,我们选择下曲镇北齐村的郝建设作为玉米示范田,北张乡的张杰作为土豆示范田,这两处地块均具备交通便利、种植者影响力大等优势。我们邀请农化部技术老师参与跟踪服务,观察作物生长情况,并与对比田进行对比。
令人兴奋的是,示范田表现卓越:玉米产量达到1680斤,较对比田高出160斤;土豆商品率高达9320斤,较对比田高出1100斤。在此情况下,我们迅速组织观摩会,通过各阶段对比数据和照片,让观摩者信服。
用户的认可和经销商的青睐,使我们在增效肥的推广上取得了从0到200吨的突破。接下来,我们将复制成功经验,让更多用户和客户在使用和推广中受益。
]]>在张慧经理的带领下,我首次拜访了当地的经销商胡书胜,一个近60岁、在农资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传奇人物,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直率的性格著称,同时也因脾气火爆让不少同行敬畏三分。初次见面,他便毫不留情指出了我们产品推广可能遇到的难题,气氛一时非常紧张。但我深知,他的严厉背后是对市场的深刻洞察,也是对我的考验。
为了赢得胡总的信任,我遵循张慧经理的指导,勤跑市场、深入调研。我发现,尽管胡总经验丰富,但在应对市场新变化时亦感力不从心。于是,我主动分享市场调研成果,针对他提出的产品推广难题,详细阐述我们的技术服务优势和市场策略,并承诺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合作初期,我们遭遇了沟通不畅导致的推广活动效果不佳胡总对此很不满意。我冷静复盘,迅速调整方案,并承诺加强沟通,确保后续工作落实到位。通过每日的及时反馈和主动解决问题,胡总的态度逐渐转变,开始接受新的合作方式。
在示范田建设中,胡总利用其人脉资源,协助我联系到有影响力的农户。我们深入田间,讲解科学施肥知识,展示鄂中复合肥的卓越效果。面对种植大户的怀疑,胡总亲自上阵,结合多年经验和实际案例,成功说服了大户。示范田收获时,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,品质更优,大户当即决定长期合作。
随着合作的深入,胡总与我的搭档逐渐变得默契。他负责资源协调和客户维护,我则专注于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。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,鄂中复合肥在屈家岭管理区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。
2024年,我们共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,面对挑战时,深入了解市场需求、积极沟通解决问题、携手合作伙伴共创佳绩的重要性。(鄂南分公司 ?魏 浩)
]]>4日清晨,河北分公司全体销售人员精神抖擞,整装待发。随着一声号令,20余人迅速分为七个小组,每组三人,由经验丰富的业务员带领新业务员,实战与培养并行。出发前,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,收集了8个乡镇共计60余个网点信息,明确分工,每组负责一片区域,确保深入细致的开发工作。
攻坚行动正式开始,我们对规划区域网点进行了地毯式的开发。面对市场的挑战,我们毫不畏惧,以鄂中品牌的匠心品质为武器,与客户深入沟通,了解市场需求,明确产品定位,展现差异化竞争优势。经过连续奋战,成功开发出15个意向合作客户,为鄂中品牌在高碑店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这次攻坚行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更让我们深刻理解了市场需求,明确了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。同时,通过我们的努力宣传,鄂中品牌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这对当前市场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,也为未来的销售之路铺平了道路。(河北分公司 刘郭陈)
]]>一、破冰之道:从自我营销到团队共生
营销的本质始于人际破局。陌生团队成员的快速融合考验着每个营销人的基本功——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”三个植入”:个人特质植入、专业形象植入、行业认知植入。这要求我们主动突破社交舒适圈,将个性化表达转化为团队兼容性语言。正如沙漠植物为生存演化根系,营销人亦需在适应环境中完成职业进化。
二、认知重构:解构恐惧与重塑自信
营销实践中80%的障碍源于心理设限。在肥料推广中,当我们把”不可能”的预设改为”至少尝试三次”,客户转化率提升47%。这就证明行动本身可以改变思维。建议建立”挑战日志”,将每个”不可能”拆解为三级行动计划,在实践中完成自我认知升级。
三、价值升华:从产品推销到理念传递
肥料销售正经历三重变革:从单纯卖产品到输出农技方案,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共鸣,从交易关系到命运共同体。某知名种企的”田间大学”模式值得借鉴:通过构建”技术赋能+情感联结+利益共享”的立体营销网络,实现客户续单率91%。真正的销售艺术,是将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客户认知坐标。
四、执行体系:目标管理与效能革命
有一家农服团队的经验数据颇具说服力:设置量化目标的业务组较对照组业绩高63%。高效执行需构建”三线并进”机制:战略线(5年规划)、战术线(季度分解)、战役线(周计划)。重点在于建立”结果倒推”思维,将年度目标拆解为8760小时(全年小时数)产能单元,辅以PDCA循环优化。
五、逆境成长:压力转化与终身学习
农资行业周期性波动要求营销人建立”压力熔炉”机制:将客户拒访转化为话术优化契机,将竞品冲击视作模式创新动力。记得有个区域经理的”挫折档案”:每7次碰壁孕育1个创新方案。更需建立”T型知识结构”,纵向深耕作物营养学,横向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,用知识复利对抗市场熵增。(西北浩斯特 丁建礼)
]]>二月微雨,元宵正好。鄂东分公司的营销将士们齐聚”中国第一将军县”红安,开展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学习盛宴,在黄麻起义纪念园,以革命战法解码销售破局之道,为2025市场攻坚战注入精神动能。
元宵前夕的销售动员会上,领导以”三个对照”定调:对照革命年代物资匮乏与当下市场波动加剧,对照根据地建设与企业渠道深耕,对照以少胜多战例与团队效能突围。要求全员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”精神补钙、信念充电、战术升级”。
14米高的黄麻起义纪念碑前,董必武手书”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八字如战鼓催征。纪念馆内三件特殊展品成为生动教材:锈迹斑驳的土铳枪启发资源整合思维,泛黄的《农民运动决议案》对应市场战略制定,补丁密布的军装残片诠释艰苦奋斗真谛。在3D情景还原区,全员亲历了那个革命年代的奇迹:20万群众追随,20年红旗不倒,200位将军淬炼。
至此,不禁让我想起年前公司大会上董事长以及各位领导的发言,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,只有坚持增效肥销售的信念,抛弃畏惧困难、害怕失败的心理,才能像革命先辈一样找到成功的方法。
返程后,大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具体战术:“在工作中坚定信念,才能排除万难,取得成功。”“红军能以弱胜强,从无到有发展起来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团结协作,每个人各司其职,将以往1+1<2的局面改变为1+1>2的局面。”
市场攻坚同样需要信念穿透力,此次红色精神的洗礼,让鄂东分公司精神面貌焕然一新,这一信念,定会成为我们2025年砥砺前行的重要力量。
]]>变化是常态,适应是能力
“这世界唯一不变的,就是一直在变化。”这句话在培训中被反复提及,也让我深有感触。市场形势日新月异,客户需求不断升级,销售模式快速迭代。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,如今可能已不再适用。培训中,许多90后、00后销售精英登上讲台,分享他们的创新思路与实践经验。他们的年轻与活力,正是市场变化的一个缩影。
董事长在培训中强调:“销售是一门手艺。”这门手艺的核心,不仅在于技巧,更在于学习与应变的能力。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、掌握新技能,才能在变化中抓住机遇,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创新驱动”
过去,销售工作更多依赖经验积累,现在仅凭经验已远远不够。培训中,多位销售精英分享了他们的创新实践:有的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客户需求,有的利用新媒体工具提升品牌影响力,还有的通过跨界合作开辟新市场。这些案例无一不表明,创新已成为销售工作的核心驱动力。例如,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客户管理,通过社交媒体拓展销售渠道,甚至尝试直播带货等新兴模式。只有不断创新,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,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团队协作”
市场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和模式上,还体现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上。培训中,600余名销售精英身着统一红衣,展现出强大的团队凝聚力。这种凝聚力,正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强大武器。
单兵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。销售人员需要与市场、技术、运营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,形成合力,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。
从“销售产品”到“传递价值”
市场的变化,也让销售工作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。过去,销售的核心是推销产品;如今,销售的核心是传递价值。培训中,许多精英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,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与长期合作。
作为销售人员,我们必须从“以产品为中心”转向“以客户为中心”。通过倾听客户的声音,挖掘他们的真实需求,提供超出预期的服务。
市场的变化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。作为销售人员,我们唯有以变应变,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,以创新的思维迎接挑战,以团队的力量创造价值,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!(豫北分公司 张龙)
]]>新春伊始,万象更新。2月12日,鄂北分公司在襄阳召开年度工作动员会议,全面部署节后重点工作,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收心归位,以奋进姿态开启新年度发展征程。
会议充分肯定了2024年经营成果,全年复合肥销售任务完成率位居总公司第二名。面对2025年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,会议强调要破除”躺在功劳簿”的懈怠思想,针对基地市场特性,要求21名营销骨干以归零心态迎接新挑战,切实做到”三个转变”:从节日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变,从守成思维向开拓思维转变,从单兵作战向协同攻坚转变。
围绕全年目标任务,会议明确”四劲四步”工作方略:一要发扬迎难而上的拼劲、创新突破的闯劲、久久为功的韧劲、狠抓落实的狠劲;二要实施”走稳步夯基础、迈大步拓增量、早一步抢先机、高半步谋创新”四步战略。当前重点要抢抓一季度销售窗口期,同步启动2025年市场调研与渠道优化工作,着力打造”五讲”精英团队:讲学习强素质、讲创新增效能、讲团结聚合力、讲实干创实绩、讲纪律树形象,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指标筑牢根基。
本次会议通过目标责任书签订、典型经验分享、分组研讨等形式,有效统一了思想共识,激发了团队斗志,为新年开好局、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。(鄂北公司田兴、徐克明)
近日,鄂中生态众多员工响应号召,积极参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无偿献血活动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关爱生命 和谐社会无私奉献”的精神,彰显了鄂中生态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。(桂南分公司夏劲松)
]]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