蒲江耙耙柑(春见)丰产栽培

蒲江耙耙柑(春见)是日本农业专家用清见与椪柑杂交选育成的晚熟杂柑类品种,因果大,优质,高糖,丰产,风味特佳等特点,深受消费者喜爱,近年来种植发展较快,市场销路好,价格高。

认识耙杷柑(春见)

1、品种特性
形态特征:树姿较直立,分枝角度小,枝条细小、紧凑,近无刺;叶片中大,长椭圆形,主脉明显,顶端微凹,基部略圆;花白色、较大,花药白色,以下花丝排列成筒状;子房圆形、黄绿色,花柱弯曲,柱头扁圆形、中等大小;无种子。
物候期:萌芽期3月上旬,现蕾期3月下旬,始花期4月上旬,盛花期4月中旬,终花期4月底,花期20天左右,5月上中旬第1次生理落果,6月上中旬第2次生理落果,10月中下旬果实开始着色,11月下旬完全着色,果实成熟期12月中下旬。
结果习性:幼龄结果树以秋梢为主要结果母枝,成年结果树、高接树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,春梢、早秋梢、秋梢均可成为结果母枝。结果枝有无叶顶果枝及有叶顶果枝两种。

果实性状:果实呈高扁圆形,大小较均匀,平均单果重225g;果皮橙黄色,果面光滑、有光泽,油胞细密,较易剥皮;果肉深橙色,肉质细嫩、多汁,囊壁薄,极化渣,糖度高,风味浓郁,酸甜适口。

2、主要优点

果实较大,无核,果面的色泽和光滑度较好,易剥皮,耐贮藏;萌芽力强、易成枝,对溃疡病和衰退病的抗性较好。

3、一些不足

在结果多的年份,如施肥管理跟不上,易引起黄叶,落叶,树势衰弱,较易感炭疽病,遇冻害年份易感沙皮病;需肥量比其他品种多20~25%,挂果量大时,必须疏果,否则大小年明显。

耙耙柑栽培技术简介

1、园地选择
选择土壤肥沃疏松、土层深厚、光照良好、昼夜温差大、排灌方便的低丘红黄壤地、冲积平原地和沿河沙洲地建园。
2、定植
定植前挖长、宽各80cm–1m,基肥以腐熟好的有机肥单株5–8kg混土拌匀15–20cm高垒墩定植。建议选择湿度大的田块用香橙类砧木,坡地用作红橘砧木的苗,一是长势旺,二是单株产量高,三是抗性好。于春季或秋季定植。高接换种则考虑在椪柑、桔类、橙类树上进行。
3、幼树的管理
肥水:遵循勤施薄施,根施为主、叶肥为补的原则。栽后灌定根液,1个月或萌芽后可开始追肥,萌芽后追施大量元素平衡型,春梢抽停后施大量元素高氮型,一直追施到9月中下旬;10月下旬结合扩穴改土,重施有机肥。
整形:一般幼树不修剪只整形。待幼树长致2m高左右将其最长枝搬向弱势的一侧,与主干形成70°角,用绳带桩加以固定。高换树的管理与幼树相仿,可参照管理。

4、成年树的管理
肥水管理:春梢萌动前施花前肥,以氮肥为主配合冲施X6高氮型聚能肥;由于耙耙柑坐果率高,稳果肥可弱树少施,壮树不施;壮果肥重施,开沟下有机肥+平衡型或高钾型复合肥+中微量元素肥;9–10月后观其树势还可增施一次壮果肥,以磷、钾肥、有机肥为主,辅以少量氮肥,以利于留树保鲜。耙耙柑对旱涝虽有一定的耐受力,但秋冬季干旱较为严重时,叶片黄化,提早落叶,易引起树势衰弱。为此,要注意秋季防旱工作。
修剪整形:该品种发枝力和成枝力都很强,整形修剪时主要以开张树形,疏短枝结合,提高枝条质量和增加通风透光;由于耙耙柑结果枝以春梢为主,因此应注重控制夏梢和秋梢,以促发优质春梢。此外,对于成年树尤其是树势衰弱的成年树要重剪,以便更新树势,减轻病虫害。
5、花果管理
耙耙柑雄性不育,单性结实能力强,坐果率高,要注意疏花疏果。疏果时间以第2次生理落果后一般在7月中旬进行为宜,疏除小果、病果、虫果、日灼,畸形果和过密的果,但也不能过度疏果,否则会形成粗皮大果,不但品质不佳,而且耐贮性下降。
6、留树保鲜
由于鲜果比储藏果的优势逐渐凸显,近年来果农采用留树保鲜较多。留树保鲜要做好营养供给、病虫害防治及后期果实的防冻工作,如单果套袋或单株盖膜,但注意留树保鲜不宜连续进行,应留2~3年,间隔1年为宜。
7、病虫害防治
耙耙柑较抗溃疡病和衰退病,其病害主要有疮痂病、炭疽病和脂点黄斑病、虫害主要有红蜘蛛、锈壁虱、潜叶蛾、蚜虫等。应加强栽培管理,增强树势,科学用药,并注意保护天敌或物理等来综合防治。